“无癌”时代何时到来?这些癌症研究的传奇人物,在这里展望下一场变革 - 6080新视觉影院

“无癌”时代何时到来?这些癌症研究的传奇人物,在这里展望下一场变革

来源:人气:0更新:2022-04-23 19:33:32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2018年,全球权威的欧洲肿瘤学会首次将“终身成就奖”授予一位华人学者。这位被评选委员会称作“肿瘤学传奇”、首先将个体化治疗应用于晚期肺癌患者的肿瘤学家,就是任职于香港中文大学的Tony Mok(莫树锦)教授。

如今,肺癌已经成为全球新确诊人数最多的癌症之一,根据WHO的数据,在2020年就有221万人确诊肺癌。作为一名专攻肺癌领域20多年的专家,Tony Mok教授见过太多肺癌案例和各种复杂的肿瘤类型。

从1996年开始至今,Tony Mok教授已经针对这一领域发表了220多篇论文,帮助肺癌治疗领域实现了一次次革新。从化疗到精准的靶向疗法,到结合基因组学的个体化疗法,接下来我们还将见证结合基因编辑的治疗新纪元。每一次的革新都意味着有更多癌症患者从治疗中受益,更多的家庭迎来新生的希望。

未来已至,2030年我们能否迎来一个癌症可治愈,甚至“无癌”的时代?北京时间2022年4月27日至29日,在2022年药明康德健康产业论坛上,Tony Mok教授将与多位肿瘤学顶级专家共同分享癌症治疗领域的最新洞见,带你穿越时空,站在未来俯瞰滚滚而来的全新疗法和治疗理念。

2009年,肺癌治疗领域迎来一次亮眼的革新。当时,Tony Mok教授取得了一系列改变肺癌治疗历程的结果,他主导的研究以亚洲肺腺癌患者为对象,首次证实了具有EGFR基因突变的肺癌患者在接受靶向治疗时,获得的效果要远远优于化疗。这一突破让肺癌患者在化疗之外有了一次获得新生的选择,靶向疗法也正式成为EGFR突变肺癌患者的一线疗法。

时隔5年,Tony Mok教授又证实靶向疗法可以比传统化疗更有效地治疗ALK基因突变的晚期肺癌患者。两次革新将大量深陷化疗泥潭中的肺癌患者拯救了出来。基于这些肺癌领域的重大突破,现在,晚期肺癌患者可以在确认EGFR和ALK基因的突变状况后,再接受更加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进而有望获得更长的宝贵生存期。

在Tony Mok教授眼中,“征服”癌症的号角已经吹响。从上世纪70年代的肿瘤切除手术出发,我们已经能看到未来疗法的曙光。2020年,首个基于CRISPR/Cas9的肺癌治疗的临床结果已经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其安全性和有效性都预示着我们即将触碰到未来的肺癌疗法。

在攻克和消灭的癌症的路途上,有许多科学家与Tony Mok教授一样,有着极其精彩的故事。哈佛大学医学院医学教授Harold J. Burstein在乳腺癌领域耕耘20多年,已经帮助乳腺癌治疗领域翻越了一座又一座大山。他开发的联合疗法被写进乳腺癌治疗指南,帮助部分乳腺癌患者显著延长寿命;现在,Burstein教授正向治疗难度更高的乳腺癌类型发起挑战。

美国癌症协会(ACS)首席患者官、杜克大学癌症研究所医疗质量结果官Arif Kamal博士同样是一位国际公认的支持性和姑息治疗方面的权威和领袖,他已经在该领域出版了超过200篇论文和15本书籍。

从肺癌出发,不断涌现的新疗法如何惠及全球癌症患者?哪些新技术将为我们带来更高效的癌症诊断与个体化疗法?此时此刻,我们又身处怎样一场怎样的变革浪潮之中?在2022年药明康德健康产业论坛上,Tony Mok教授将与以上两位享誉全球的癌症领域专家展开对话,以前瞻的视角带来对这些问题的深刻思考,指明下一个十年的前进方向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