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患者的福音:荧光染色+术中超声 “双剑合璧”助力精准肝切除 - 6080新视觉影院

肝癌患者的福音:荧光染色+术中超声 “双剑合璧”助力精准肝切除

来源:人气:0更新:2022-04-29 16:03:08

原标题:肝癌患者的福音:荧光染色+术中超声 “双剑合璧”助力精准肝切除

作者: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近日,常州二院肝癌多学科综合治疗团队(MDT)应用荧光染色加术中超声双重定位导航技术,成功为一名患者进行了腹腔镜微创下精准肝切除术。患者术后第一天即下地活动,无并发症,恢复良好。该手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常州二院微创精准肝切除技术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今年56岁的陆女士平时身体状况挺不错,饮食起居很有规律,虽有糖尿病十多年,但控制良好。两周前,她突然感觉右侧胁肋部有隐隐的胀痛,还伴随着消化不良的饱胀感,就到附近药店买了“吗丁啉、健胃消食口服液”等助消化药口服,可是几天下来都没有明显好转。考虑到有乙肝“小三阳”病史30年,在家人陪同下,陆女士前往常州二院就诊。经过全面详细的检查发现,陆女士的右肝上有两个肿瘤,分别有鸭蛋和鹌鹑蛋大小,结合其他的相关肿瘤指标检测,陆女士被诊断为原发性肝癌,需要手术切除肿瘤。

图1:原发性肝癌模式图:长期肝炎、肝硬化基础上发展为肝癌

可是,陆女士其中一枚肿瘤的位置与肝门部的重要血管门静脉左右支关系十分密切,而且其肝功能状态并不理想,难以承受大范围的肝切除。如何寻求对身体伤害最小的手术方式?常州二院肝癌多学科综合治疗团队对手术方案进行了讨论。

展开全文

图2:微创肝切除只在腹壁上打5个小孔(0.5-1.2)厘米

常州二院城中院区肝胆外科主任吴宝强介绍,为了达到手术的根治性和安全性,病人在术前根据影像学结果进行了肝脏三维重建,精确计算了肝脏各个叶段的体积,评估了手术切除范围,同时还进行了吲哚箐绿清除试验,来评估病人的肝功能储备,最终决定采用荧光染色和术中超声双导航技术,进行腹腔镜微创下精准肝切除术。

图3:肝肿瘤在切除标本中显示颜色

图4:术中染色绿色部分为肝肿瘤

“所谓荧光染色,就是术前将染色剂吲哚菁绿注入患者的静脉,利用正常肝细胞能够很快排泄染色剂而肿瘤细胞无法排泄的原理,将需要切除的肝肿瘤与周围非肿瘤性肝组织清晰的区分开来,并可被荧光腹腔镜进行识别。在吲哚菁绿荧光染色引导下,术者能清楚地分辨肿瘤组织或转移肿瘤病灶和健康肝组织。而术中超声就是将特制超声探头通过腹壁小孔深入到肝脏表面,对肿瘤到肝表面距离、肿瘤边界、重要管道结构进行精准的引导。”吴宝强介绍道,“患者的一枚肿瘤位于肝表面深部,与正常肝没有明确的分界线,且靠近重要血管,以往只能根据影像学的位置凭经验去手术,加上手术操作空间狭小,稍有不慎就可能会引起重要血管损伤,从而导致灾难性后果,甚至可能切破肿瘤导致肿瘤播散。采用荧光染色和术中超声技术双重定位护航,可以确保手术更加精准、安全。”

图5:团队在现代化手术室全神贯注进行手术操作

经过术前缜密的准备后,手术团队如期为陆女士进行了微创下荧光染色联合术中超声精准肝切除。手术一切顺利,患者的两个肝肿瘤被完整切除,术中出血仅50ml,在彻底切除病灶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避免周围重要结构意外损伤和出血,确保剩余肝脏的体积和功能。

吴宝强介绍

腹腔镜微创肝切除术是普通外科微创手术中具有难度和挑战的技术。腹腔镜肝切除技术不仅疗效肯定,且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微创优势。随着肝脏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肝胆外科腹腔镜下的精准肝切除技术日益完善。用“荧光染色导航”切肝最近几年才在国内开展,联合术中超声技术,有利于更精准定位肿瘤边界,实现术中肿瘤病灶实时可视化,从而达到完整切除肿瘤、避免肿瘤残留或破裂、防止意外损伤、减少创伤的目的,同时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为更多的肝脏疾病患者带来福音,让更多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精准治疗。

专家介绍

吴宝强 主任医师 硕士生导师 博士、博士后 常州二院城中院区 肝胆胰外科主任 江苏省外科学分会胆道学组委员、江苏省医师协会肝脏外科学组委员、常州市普外科肝胆胰学组委员、常州胰腺病委员会委员 发表中华级杂志12篇,SCI 5篇 常州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常州医学新技术引进二等奖1项;江苏省医学新技术引进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擅长肝胆胰外科疾病的诊治和微创治疗

作者:李涛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界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email protected]

责任编辑: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