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收藏家“爱新觉罗·弹幕狂魔·弘历”屡次上当的心路历程 - 6080新视觉影院

著名收藏家“爱新觉罗·弹幕狂魔·弘历”屡次上当的心路历程

来源:人气:0更新:2022-06-09 14:36:08

原标题:著名收藏家“爱新觉罗·弹幕狂魔·弘历”屡次上当的心路历程

▲关注盛世文玩 因为盛世 所以文玩

微信又㕛叒叕改版啦,

不少粉丝反映时常找不到盛世文玩

为了让大家能第一时间浏览到盛世美文,

请大家不要客气地置顶吧。

盛世文玩” → 点击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

这样就能每天准时相约啦

微信又㕛叒叕改版啦,

不少粉丝反映时常找不到盛世文玩

为了让大家能第一时间浏览到盛世美文,

请大家不要客气地置顶吧。

盛世文玩” → 点击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

这样就能每天准时相约啦

近些年,收藏之风是越来越盛行,大到古董,小到模型手办,就连院里的孩子们都在收藏各种奥特曼卡片,实话说我都一把年纪了,看了依旧特别感兴趣。

很多人普遍认为从皇宫中流出的物品大多为皇室所用或收藏,那可都是珍品。其实不然,皇宫中的收藏品五花八门,虽然宝物众多,但是赝品也不少。

哪怕再聪明的人,遇上以假乱真的假货,也有看走眼的时候。清朝大学士纪晓岚,算是绝顶聪明的人了吧?他就曾在《阅微草堂笔记》里面吐槽过自己买到假货的事,而且还不止一次:“余尝买罗小华墨十六铤,漆匣黯敝,真旧物也。试之,乃抟泥而染以黑色,其上白霜亦盦于湿地所生。又丁卯乡试,在小寓买烛,爇之不然,乃泥质而幂以羊脂。又灯下有唱卖炉鸭者,从兄万周买之。乃尽食其肉而完其全骨,内傅以泥,外糊以纸,染为炙煿之色,涂以油,惟两掌、头颈为真。又奴子赵平以二千钱买得皮靴,甚自喜。一日骤雨,著以出,徒跣而归。盖靿则乌油高丽纸揉作绉纹,底则糊粘败絮,缘之以布。”

展开全文

纪晓岚画像

好家伙,纪大学士的鉴别能力真是不敢恭维:买块墨,是泥做的;买蜡烛,也是泥做的;买只烤鸭,鸭子没肉,骨架糊上泥,外边包层油纸;奴仆买了双皮靴,这次终于不是泥做的了,改纸糊的了。

不过这都是些日常用品,值不了几个钱。咱们来看看大清朝著名古董收藏家—乾隆皇帝屡次上当的心路历程。

爱新觉罗·弘历以“十全老人”、“古稀天子”自居,拥有收集世间一切奇珍的本事,他对收藏的热爱可以说达到了狂热的程度。乾隆皇帝收藏众多,惠泽后世,时至今日故宫里还有不少乾隆大师的珍藏。如此海量的收藏是从何而来的呢?主要途径有三个:继承前朝、民间采买与臣子进贡。

乾隆皇帝画像

明朝中后期的帝王,不是痴迷于木工,就是喜欢炼药,大多没有鉴藏的爱好,很多内宫珍藏的名画都被皇上赏赐给了朝臣,再加上明朝末年太监的权势很大,监守自盗时有发生。宫廷里的古董、字画大量流失到民间,所以明朝遗留下来的珍品并不多。后来李自成入京烧了皇宫,文渊阁里的许多珍贵典籍都化为乌有,整个紫禁城也就只剩下武英殿中的一些珍贵书画。

但是,清朝的皇帝都对古董情有独钟,康熙在位期间曾数次下旨,要遍寻天下藏书,以充内宫。王羲之的《袁生帖》、韩幹的《照夜白图》等名家作品,均由清代朝廷以重金购得。朝中官员也常常把各色的珍宝献给皇帝。康熙四十二年(1703),刑部尚书王士祯在皇帝过寿的时候献上了他的私人珍藏《烟江叠嶂图》,这幅画出自宋朝王诜之手,极具艺术价值。

王羲之《袁生帖》拓本

乾隆十七年(1752),陕甘总督尹继善将著名画家韩滉的《五牛图》献给乾隆。乾隆二十二年(1757),皇帝下江南,礼部尚书沈德潜一次就献上了两幅董其昌的书法、一幅文徵明的山水、一幅唐寅的山水、一幅王鉴的山水、一幅恽寿平的花卉、一幅王翚的山水。

《五牛图》局部

另外,康熙在查抄索额图、明珠等人的财产时,还没收了大量的藏品,而雍正又在年羹尧府中找到了许多珍贵的书画。乾隆一生,通过搜求、抄家罚没、捐献纳贡等方式,收集了大量珍贵的书画作品。康熙曾经称赞江苏巡抚宋荦,称其清正廉洁,并多次赏赐《雪山肃寺图》《溪山林薮图》等名画。宋荦的儿子宋权也是个好收藏的人,两代人毕生搜集的书画,到了乾隆年间,全部被迫“献纳”。

乾隆爷的收藏太多了,为了方便“炫富”,他从朝臣中挑选了一批书画方面的专家,编撰了《秘殿珠林石渠宝笈》,这本书记录了乾隆时期清廷内府收藏的所有书画藏品,如今被故宫博物馆珍藏,各位有空可以去参观。

但是,哪怕你是皇上也有上当的时候,这最大的一当,要数《富春山居图》。

《富春山居图》局部

《富春山居图》是元朝黄公望的作品。黄公望早年为一介小吏,遭人冤枉,出狱后对仕途再无眷念,一心一意地沉浸于笔墨与绘画之中。黄公望晚年移居富春江,七十九岁时便开始创作《富春山居图》,直到八十五岁,这幅绝世画卷才终于问世。

《富春山居图》卷长六米,充分展现了江南山水的秀丽风光,有“画中兰亭”之称。一日,乾隆看了一篇《富春山居图》的推广文,顿时大感兴趣,派人前去寻找。皇帝要找一件东西,自然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这幅画很快就被运到了皇宫,乾隆皇帝欣喜若狂,反复品评之后,说这幅画笔墨苍劲,浑然天成,正是黄公望的真迹!

乾隆爷非常喜欢这幅作品,不仅经常在皇宫里欣赏,就连外出旅行时也经常带着。他有一个众所周知的怪毛病,就是爱在文物上题词和盖章,跟我们今天爱发弹幕是一个道理,越是喜欢,盖的越多。乾隆皇帝用过五百多枚印章,而这幅《富春山居图》被盖的没有一丝空隙!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满屏弹幕的场景,这视频肯定是没法儿看了啊。

搞笑的是,在《富春山居图》入宫一年之后,他的小舅子富察傅恒,从天津也带回了一副《富春山居图》。

皇帝陛下沉吟片刻,让人拿出自己的收藏品,这两幅画一对比,反复看了几遍,终于断定:傅恒送来的这幅画是赝品!

不过,这副“赝品”那也是十分精美,仿造得非常好,乾隆爷决定让大臣将这幅画的辨认方法写在上面,黄公望老爷子知道了估计得气死。乾隆在这件事之后,对《富春山居图》更加重视,而从天津买来的这副“赝品”,也被他收藏在了仓库里。

事实上,乾隆老爷子被坑惨了,他最喜欢的《富春山居图》才是假的,后世称之为《子明卷》,是一位明代画家所作,黄公望的落款也是假的。《子明卷》的摹本虽然逼真,但也有不少疏漏,例如题款没有写到后面,而是写在空白的地方,与元朝的绘画风格不符。

《富春山居图》的真迹,在嘉庆年间被胡敬等人辨认出来,还了清白。但这反倒成了一件好事: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一共二十八个字,乾隆在上面盖了一百七十二个章,是的,您没看错,一百七十二个!说他是“弹幕狂魔”毫不过分。如果《富春山居图》没有被误认为是假的,想必是难逃厄运啊。

乾隆在养心殿内,除了《富春山居图》外,还收藏了一副唐朝李公麟的《免胄图》,亦称《郭子仪单骑见回纥图》。这幅画描绘了唐朝名将郭子仪和回纥可汗会面的场景,郭子仪为了统一回纥,脱下盔甲,身着便装,面见大汗,回纥可汗等人被郭子仪的勇气和诚意折服,纷纷跪倒在地,以示友好。

《免胄图》局部

作品画工精细,人物形象逼真,是乾隆皇帝最喜欢的作品,因此《免胄图》自然也逃不过“弹幕”的打击,乾隆与嘉庆在上面盖了三十几个章。

清朝灭亡后,文物鉴定专家们看到了乾隆的这幅藏品,虽然《免胄图》的构图和色彩都很符合古代的风格,但更多的证据表明,这幅画并不是李公麟的作品,而是后人山寨的,乾隆爷这是又上了一个恶当。

不光是画,在书法藏品上乾隆爷也没少交学费。他对宋朝大书法家蔡襄的书法很是喜欢,曾有过两副完全相同的《谢赐御书诗表》,一副赠予皇六子永瑢,并被刻在《三希堂法帖》上,另一幅在清末流落到日本,为日本的收藏家所收藏。后来,专家们对清宫遗物进行了梳理,认为这副书法虽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却依然是山寨。乾隆爷上当已经上麻了。

《谢赐御书诗表》局部

不少学者在对乾隆的收藏进行了鉴定后,纷纷表示:乾隆爷的眼光实在是太没溜儿了。专攻中国宋元绘画的学者指出:乾隆六成以上的宋画是赝品。1997年《故宫书画图录》在台北发行,编者们大概也听说过乾隆的故事,乾隆时期的收藏品,可靠的一般都是用彩色印刷的,不太靠谱的都是黑白印刷的,贴脸输出了这属于是。

乾隆爷的鉴定水平大家现在算是基本了解了,不知大家有没有收藏的爱好,眼光如何,发生过那些趣事呢?

声明:图文来源头条号“扭蛋超人”转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责任编辑: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