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虫谷:口碑低于预期,原因有二,视觉冲击力差、体系存在感低 - 6080新视觉影院

云南虫谷:口碑低于预期,原因有二,视觉冲击力差、体系存在感低

来源:人气:0更新:2022-06-21 23:30:03

原标题:云南虫谷:口碑低于预期,原因有二,视觉冲击力差、体系存在感低

说实话《云南虫谷》也算千呼万唤始出来了,但开播后的整体口碑却低于预期,豆瓣评分只有7.2分而已。

究其原因的话,个人认为不外乎有两点,视觉冲击力差和体系存在感低。

视觉冲击力

看了《云南虫谷》导演费振翔的采访,其表示《云南虫谷》的定义是冒险片,恐怖元素会从气氛上去拿捏。换而言之,《云南虫谷》的恐怖元素被削弱了,事实也的确如此。相较于原著而言,胡八一、Shirley杨和王胖子插科打诨的戏份明显增多了,能吓到观众场景则是少之又少。

不过如此一来,就出现了一个矛盾之处。大家可以回想一下《云南虫谷》原著小说《鬼吹灯》的情节,仔细回味一番,到底是哪些点让你欲罢不能?

估计每个人都会说出很多个点来,但恐怖元素几乎是必不可少的,也就是说恐怖元素是《鬼吹灯》的精髓之一。如果用一种味道来比喻恐怖的话,怕是没有比辣再为适合的了。严格意义上来说,辣不是一种味道,而是实实在在的痛觉。但偏偏有的人就是无辣不欢,深陷其中无法自拔,真的是痛并快乐着。

展开全文

人对于恐怖的态度往往如同爱吃辣一般,明明害怕得不得了,可依旧对恐怖片情有独钟。相关研究学者将看恐怖电影、玩恐怖游戏之类的娱乐活动称之为“娱乐性恐惧”(recreationalhorror),多一分恐惧会过于吓人、少一分恐惧则缺少乐趣,需要掌握一个合理的尺度。

具体到《云南虫谷》,显然是属于“少一分恐惧则缺少乐趣”,并不是一个合理的尺度。作为原著小说《鬼吹灯》而言,的确得通过文字来烘托出未知而诡异的气氛,毕竟文字的表现力是有局限性的。《云南虫谷》就完全不同了,可以利用视觉冲击来直接展示观众想要的恐怖效果。原本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但《云南虫谷》并没有这样做,而是选择了能避则避。

或许是为了过审,《云南虫谷》在视觉冲击力上显得比较“怂”,故而导致剧情有些过于平淡了。好比一道卖相十足的菜肴,结果尝了一口才发现,原来压根儿就没有放盐。

体系

说到体系,很多人会觉着不明所以,不明白《云南虫谷》到底跟体系有什么关系?

那么就举一个简单又易懂的例子,相信不少人都看过《火影忍者》这部动漫,那有没有人想过《火影忍者》为什么能够成为爆款呢?

客观而言,《火影忍者》的剧情很老套,与绝大数日本动漫并没有什么不同。胜就胜在了体系上,包括忍者的五种属性查克拉以及各种血继限界、瞳术等等,这些设定各具特色又构建出了一个完整的战斗体系。尤其是《火影忍者》前期的一系列战斗,主角团往往都是利用战斗体系的规则巧妙地战胜了对手,让很多火影迷们颇为津津乐道。

无独有偶,另一部爆款动漫《海贼王》也是如此,其战斗体系包括了恶魔果实、霸气等等。还有《全职猎人》、《死神》皆是如此,由此不难发现,体系几乎已经成为爆款动漫的标配了。

实际上体系不仅适用于动漫,即便像《鬼吹灯》这样的小说也是如此。在盗墓题材的小说中,大抵都会出现一些只有在墓中才存在的怪异生物,比如说《盗墓笔记》中的尸蟞。《鬼吹灯》自然也不例外,各种奇奇怪怪的墓中生物也是不可或缺的卖点,大大满足了读者们的猎奇心理。

但是《云南虫谷》在这方面做得并不好,怪物是出现了不少,但感觉三位主角也是一知半解。即便是有所解释,也是一言蔽之,根本无法满足观众的好奇心。要知道并不是所有观众都看过原著,因此就需要《云南虫谷》通过某种方式去“讲解”,而且不限于怪物的形成这一项。还可以加入一些相关的史实和传说,继而在一定程度上把《鬼吹灯》中的体系展现给观众,这样故事的结构才能更加丰满。

还是那句话,三位主角插科打诨的对话太多了,能匀出一部分用来探讨体系会事半功倍。很多时候有逻辑性的体系会比剧情本身更具有吸引力,好比我刚刚看完的一部网剧《天目危机》。说实话相较于大结局,个人对剧中提到的“薛定谔的猫”这个思想实验更感兴趣,其的魅力与体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结语

一番分析下来不难发现,《云南虫谷》是既缺乏能给予观众视觉冲击的恐怖元素,也不重视能够满足观众猎奇心理的体系。可以说把原著《鬼吹灯》的两大精髓给彻底抛弃了,尽管尽量去还原了故事的情节,但注定不会是原汁原味了。可话又说回来了,在同类型国产影视剧中,《云南虫谷》的确又是佼佼者。这就是盗墓题材影视作品的尴尬之处,不是不想做好,实在是客观环境不允许。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责任编辑: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