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大一院肝胆胰外一科完成吉林省首例小儿腹腔镜肝切除手术 - 6080新视觉影院

吉大一院肝胆胰外一科完成吉林省首例小儿腹腔镜肝切除手术

来源:人气:0更新:2022-06-26 17:12:10

2022年5月,才22个月大的小赫经过医院诊断,肝脏上长了肿瘤,这对于他们全家而言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辗转几家医院,小赫一家来到了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小儿肿瘤科。经小儿肿瘤科主任常健与吉大一院党委书记、普外中心主任、肝胆胰外一科教授吕国悦、肝胆胰外一科副主任孙晓东会诊,该患儿为肿瘤单发,位于左外叶,大小约5cm,虽增强CT倾向于是局灶性结节性增生,但甲胎蛋白(AFP)有升高,仍不除外是肝母细胞瘤。根据肿瘤位置和大小,考虑可实现R0切除,会诊团队提出了首选手术切除的方案。然而手术方式的选择却成为了另一个难题。

超声造影(左)

增强CT提示肝脏肿瘤(右)

对于成人,肝左外叶切除常规采取腹腔镜手术,但14kg的幼儿行腹腔镜肝切除手术无疑是巨大的挑战。由于小儿的体重低,腹腔容积小,戳卡和器械排布空间不足,器械及镜头在腹腔内的“筷子效应”明显,操作十分不便;肝脏大血管丰富,腔镜手术操作不慎易引发大出血,而小儿血容量少,对出血耐受性低,易出现相关并发症。在此之前,吉林省尚没有开展小儿腹腔镜肝切除手术的先例。

凭借多年的小儿活体肝移植、小儿肝肿瘤切除的治疗经验,及腹腔镜肝切除与腹腔镜供肝获取的丰富技巧,吕国悦提出了腹腔镜下肝左外叶切除的手术方案,这对于小赫无疑是创伤最小的手术方式,对吉林省的小儿肝脏外科也具有开创意义。为了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术前也与儿外科主任董春钰共同会诊,制定手术方案,对于气腹压力大小、戳卡布局、断肝器械选择、术中切割闭合器的使用与否、取肝切口的最小化等细节进行商讨,并决定与儿外科团队共同操刀完成手术。

麻醉科医生赵壮和手术室护理团队具备丰富的儿童肝移植经验,对术中液体和中心静脉压的控制堪称完美,术中几乎未阻断第一肝门。手术全程3小时,术中断肝及血管离断过程均顺利,出血量极少,并验证了如具备一定的使用技巧,腔镜下切割闭合器在儿童也是适用的。包含有肿瘤的肝左外叶从腹壁小切口完整取出,所有切口行皮内美容缝合,做到了切口和创伤的最小化,吉林省的第一例小儿腹腔镜肝切除手术顺利完成。

患儿手术切口(左)

切除的肿瘤和肝左外叶(右)

患儿术后恢复良好,术后5天即出院。术后病理回报为肝母细胞瘤,后续继续在小儿肿瘤科密切随访,并做辅助化疗。

操作精准,效果确切的腹腔镜手术确实能够大幅降低腹部术后的切口疼痛,加速胃肠道功能和患者身体状况的恢复,也能减轻家长术后护理的压力。近年来,肝胆胰外一科对先天性胆道闭锁和先天性代谢性疾病患儿常规开展儿童活体肝移植,移植团队掌握了丰富、完善的儿童活体肝移植手术、腹腔镜供肝获取、围手术期管理和评估技术。在此基础上,针对儿童肝脏肿瘤患儿的需求也积极发力,与小儿肿瘤科及儿外科合作开展儿童肝切除手术,基本实现了儿童肝脏手术无需出省的目标。未来,肝胆胰外一科仍将不断突破自我,与兄弟科室合作,在审慎安全的原则下,开展更多别人做不了的手术,在治疗疾病与减小创伤这两条永恒的道路上,不断追求卓越。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