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懂事的“乖孩子”会出现叛逆吗?事实上,他们更应该被重视。 - 6080新视觉影院

那些懂事的“乖孩子”会出现叛逆吗?事实上,他们更应该被重视。

来源:人气:0更新:2022-07-03 20:54:12

原标题:那些懂事的“乖孩子”会出现叛逆吗?事实上,他们更应该被重视。

很多老师喜欢简单把孩子分为外向和内向型,还有人喜欢简单地将他们分为熊孩子和乖孩子。

外向型的孩子对应的是熊孩子,当他的某种需求得不到满足,或者受到他人压制的时候,他会很快的宣泄他的情绪,让人不舒服,从而及时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帮助。

而那些内向型的孩子,好像性格温顺,懂事听话,很少与别人交流,也不会侵犯别人。很多时候,在老师和家长看来,孩子好像挺正常的,挺乖的。被称乖孩子。

那些懂事的“乖孩子”会出现叛逆吗?

当然会,只是他们的问题很难被重视。

懂事的的“乖孩子” 问题很难被发现

其实,我们都会感觉到,那些懂事的的“乖孩子”好像哪里不对劲,但又说不出来。

我最害怕却又经常会面对的现实就是:“又有一个孩子不上学了,已经5天了,家长一定要见你…” “马老师,我的孩子很乖的,怎么会突然不上学了?你告诉我该怎么办?”“孩子已经17天没有到学校了,到底怎么办…”“孩子正是初一、初二的关键阶段,不上学怎么行啊,可他却不愿跟你沟通,这可怎么办呢?”“总是不回家,谁也不沟通,老是玩失踪。”…

如果不是亲自经历,你根本不会知道这些家长有多么的焦虑。

过去的几年中,我发现突然不想上学的孩子中,“乖孩子”反而最容易出现问题,也是最让父母最措手不及的,而这些突然不想上学的“乖孩子”,却好像又都是比较懂事比较优秀的。

因为害怕,所以内向。因为退缩,所以他们的行为对集体干扰不明显,对他人基本上没有什么影响,不容易引起重视,甚至被认为是守纪律,被认为是乖孩子。

内向退缩是一种很难发现的可怕问题

展开全文

事实上,这不是乖孩子,这是一种内向退缩型的表现。

但这种内向退缩性的表现对 “乖孩子”有着看不见的危害

1.容易引起逃避和自暴自弃等行为

在遭遇挫折甚至重大问题时,他们也不会表达,不会自我解压,退缩只会更加焦虑、恐惧而引起逃避畏缩和自暴自弃等行为。这就很难让家长和老师及时的发现问题。

2.学习不主动,影响成绩。

因为这种孩子比较“懂事”,他们通常以消极、服从、依赖别人的形式表现出来。这种孩子一般极少有笑容,做事学习不主动,没有生机没有活力。在这样的情况下,不管你给他报什么课外辅导班,让他参加什么样的一对一,他都不反对,也不积极,但是到最后成绩也不会太理想。

3.抗挫折能力差

一旦形成内向退缩型问题的行为,对孩子的打击是致命的。他们习惯了退缩,习惯了压抑自己,当他们受到挫折的时候,退缩性行为就会更加严重。因为习惯了退缩,他们的抗挫折能力差,会使他们在遇到重大挫折的时候,感觉自己再也受不了了,选择极端的方式表现出来,让家长和老师措手不及。

不要从小就夸孩子懂事,不要认为孩子长大了就不需要你了。因为从小被认定为懂事,所以很多时候他不想让父母担心。

懂事的“乖孩子”更应该被重视

不要认为懂事的“乖孩子“就不会出现问题,事实上,这些懂事的“乖孩子”更应该被重视。

小敏的爸爸妈妈都比较忙,因此从小就跟着外婆一起生活。每次爸爸妈妈看看她的时候,发现小敏都比较听话懂事,学习也努力认真,不善表达的父母总是留下点儿钱就匆忙离开。

直到15岁那一年,在中考前的2个多月,小敏突然不想上学了,照这样下去,他连考上一个好点的高中都困难,父母才发现出了问题。

原来,小时候的听话懂事,都是她装出来的。后来有了弟弟以后,父母的关注点都在弟弟身上,她更加努力地学习,帮助照顾弟弟,替父母分担家务,想办法吸引父母的关注。可是在爸爸妈妈看来,姐姐就应该让着弟弟,就应该更懂事。做错了事,被批评也是正常的。

事实情况是:小敏再难受也不敢表现出生气的样子,他害怕失去爸爸妈妈那仅有的爱。

表面看来,这样的乖孩子是让父母省心的孩子,可是在乖孩子的内心里,他们隐忍着自己的想法,压抑自己的情绪,对自我的背叛是为了讨好父母,努力表现出让人满意的样子。压抑隐忍背后是自我满足的缺失,会因此产生委屈,继而变成愤怒,小时候没有表现出的怒气,不会凭空消失,而是被压抑在更深层的潜意识中,时刻影响着孩子的生活。

最终孩子的表现会非常“分裂”,表面上是顺从讨好,内心其实已经五味杂陈,怒火中烧。这两种力量时刻在“乖孩子”内心中较量,在他们看来,做自己意味着不被爱,扮“乖孩子”却需要压抑自我。如果孩子在这两种矛盾中无法找到平衡,他们的内心力量很可能被消耗殆尽,最终会导致抑郁症或者其他心理疾病。

那个到高中二年级在宿舍大哭的女孩子不也正是这种情况吗?

进入青春期,孩子内心力量变得强大,压抑的愤怒、委屈等情绪爆发,出现严重叛逆是正常的。这种叛逆其实是孩子寻找自我的过程,很多父母会接受不了,不知所措,也无法应对。

父母能够切实重视孩子的感受,真切地帮助孩子

寻找自我的过程其实很难,重新建立对自我的认知也很难,对父母来说,改变之前的教养模式更难。

找不到自我的孩子,其实比任何人都痛苦,这就需要父母能够切实重视孩子的感受,真切地帮助孩子。

首先,父母需要改变沟通方式,调整亲子关系。对孩子的爱要表达出来,而不是藏在心里,青春期的孩子,更需要父母积极勇敢的表达。这种爱可以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注和认可,从而内化成自己对自己的认可,变得更加自信。孩子内心最深处的链接永远是父母。有了爱,才有力量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挫折和失败。

接下来,要帮助孩子释放情绪,梳理认知。

那些压力大到崩溃的孩子,那些考试前突然失踪的孩子,还有高考前已经迷茫抑郁的孩子,需要在信任的长辈、老师或者其他朋友,引导孩子识别你的感受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释放内心深处积累的情绪垃圾,和父母之间关系回到良性循环。

青春期的叛逆,对孩子来说是一种重生,也是一场战役。父母,应该自我成长和孩子统一战线,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而对于那些懂事的“乖孩子”来说,他们更应该被重视,也更应该被关爱,因为对一个孩子而言,最重要的不是考了多少分,也不是父母取得了多大成就,挣了多少钱。而是能够在最关键的青春期, 接纳孩子,是通过修复关系来治愈孩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孩子走出封闭、哀伤、自暴自弃的绝望之谷,重新回到温暖的人间。只有感受到温暖和力量的孩子,才能变得强大,自信地拿回理想的结果,拥有更好的人生!

(河南新思域教育 马景科)

责任编辑: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