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帕讲故事】异动症阿姨:“我太狼狈了”! - 6080新视觉影院

【小帕讲故事】异动症阿姨:“我太狼狈了”!

来源:人气:0更新:2022-07-04 17:57:03

原标题:【小帕讲故事】异动症阿姨:“我太狼狈了”!

异动症阿姨:“我太狼狈了”!

一位帕金森病阿姨,病史12年了,一进小芙姐的门诊,不但侃侃而谈,而且手舞足蹈,不断扭动着身体。家属赶忙解释说:“她不总是这样,吃饭时、有人时才容易动起来。”小芙姐笑着说:“别紧张,阿姨,这叫做异动症,是帕金森病患者中晚期常见的并发症。您到病房,我们帮您调调药吧!”阿姨欣然同意。

入住病房后,小芙姐安排富有经验的郭琳琳大夫负责阿姨的治疗。仅用一天的时间,郭琳琳大夫即观察出阿姨异动症的发作规律:每次发作均在服药后30-60分钟出现,阿姨的异动症表现非常夸张,肢体动作不断,尤其双上肢不停地挥舞,身体也跟着扭动。而阿姨思维清晰,反复不好意思地说:“我也太狼狈了,让你们见笑了!”

那么这个让阿姨倍感狼狈的异动症,到底是什么呢?下面就由小芙姐细细道来!

什么是异动症?

异动症是进展期帕金森病患者因服用左旋多巴而出现的常见并发症,表现为舞蹈症或手足徐动样不自主运动、肌强直或肌痉挛,可累及头面部、四肢和躯干,有时表现为单调刻板的不自主动作或肌张力障碍。异动症在帕金森病用药前5年的发生率为30%-40%,到10年时发生率接近60%或更高。

异动症如何分类?

根据异动症的出现与左旋多巴给药时间的关系,可分为以下三种:

1、剂峰异动症:出现在“开”期,常表现为舞蹈样,通常出现在左旋多巴用药后30-90分钟,与用药过量或多巴胺受体超敏有关。(所谓“开”期是指帕金森病症状突然缓解。)

2、双相异动症:是罕见的异动症形式,在左旋多巴用药后有两个不自主运动期:第一个发生在患者转为“开”期时,第二个发生在患者开始出现“疗效减退”时。

3、“疗效减退”性肌张力障碍:通常发生在清晨服药前,累及四肢,但有时也累及面部、颈部或躯干,在“关”期发生。(所谓“关”期是指帕金森病症状突然加重。)

展开全文

如何应对异动症?

剂峰异动症

首先, 并不是所有异动症都需要治疗。有些轻微的异动,患者自己可能都没有意识到,而相对于“关”期,患者更愿意处于伴异动症的“开”期。对于重度异动症,表现为大幅度投掷运动,影响功能,则需要治疗。治疗方法包括:

1、减少左旋多巴的用量: 在小帕病程早期,剂峰异动症的处理方法包括:降低左旋多巴剂量;如果合并“疗效减退”,可缩短给药间隔(即更频繁给予较低剂量的左旋多巴),以及换用长效左旋多巴制剂。

2、减少辅助药物:如减少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恩他卡朋、司来吉兰或抗胆碱能药物,也能改善剂峰异动症。但是,对于更晚期的小帕患者,减少左旋多巴剂量至治疗阈值以下可能导致完全无法产生“开”反应。此时应增加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的剂量来补偿左旋多巴的低剂量。因为多巴胺受体激动剂诱发异动症的可能性小于左旋多巴。

3、金刚烷胺:金刚烷胺可用于治疗进展期小帕患者的异动症。(小帕讲故事对金刚烷胺有专篇论述。)

4、氯氮平:有难治性异动症和精神病性症状的患者可考虑使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氯氮平可能诱导粒细胞减少,使用过程中需密切监测神经系统、精神系统和血液系统的副作用。

双相异动症

双相异动症处理较难,可能需要医师仔细观察,反复摸索用药方案。可能的方法包括:

1、更频繁地给予左旋多巴以防“疗效减退”和每次给药前“关”期异动症再现。

2、加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3、重度或复杂异动症患者最好不要使用控释左旋多巴,因为药物吸收可能延迟,到下午和晚上异动症往往会逐渐加重。

4、如果其他治疗策略效果不理想,可以考虑持续输注左旋多巴-卡比多巴肠凝胶(levodopa-carbidopa intestinal gel, LCIG)、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和持续输注以及持续皮下输注阿扑吗啡(continuous subcutaneous apomorphine infusion, CSAI)。

肌张力障碍

肌张力障碍的特征是持续性或间歇性肌肉收缩,导致经常重复性的异常动作和/或姿势。药物浓度下降所致的肌张力障碍最常发生在清晨,导致足痛性屈曲及内翻和/或拇趾过伸。清晨发生“关”期肌张力障碍的处理方法包括:

1、在就寝前服用控释左旋多巴,在夜间或晨起前(第一件事)服用左旋多巴或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或者使用补救药物(如注射阿扑吗啡)。

2、白天“关”期肌张力障碍者,可缩短左旋多巴给药间隔或加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3、剂峰肌张力障碍处理方法与剂峰异动症类似。

根据前面的介绍,我们知道了,让阿姨倍感狼狈的是剂峰异动症。摸清了异动症的来龙去脉,阿姨的异动症处理也就手到擒来了。通过调整药物,阿姨的异动症得到了明显控制。阿姨愉快地和小芙姐说:“你们有什么活儿让我做吗?写写算算、整理东西,我都能做!”多么乐观、可爱、积极向上的阿姨呀!

愿您患帕不怕,与帕共舞!

小帕、小芙姐形象设计:赵浩凯

作者介绍:吴玉芙、主任医师

主要从事神经运动障碍性疾病、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和研究工作20余年。擅长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征、脑血管病(脑梗死、脑出血、脑动脉硬化、脑供血不足等)及各种神经运动障碍、认知障碍、焦虑状态、抑郁状态、 神经衰弱、周围神经病等的诊治。主持或参与了多个科研项目,核心期刊发表第一作者论文多篇,主编或参编专著多部。

责任编辑: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