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片?禁片?颠覆三观的R级战争片,好看! - 6080新视觉影院

神片?禁片?颠覆三观的R级战争片,好看!

来源:人气:0更新:2023-10-03 19:48:25

#娱评大赏#

什么是好电影?一万个人,可能有一万个答案。 所以以下都是主观评判,非常主观 ,如果有与落雪看法相悖的可以底部评论, 觉得落雪说得对的,麻烦点个关注。


是世界上表现战争的电影有很多,有《拯救大兵瑞恩》一样的温情,也有《黑鹰坠落》一样的真实,更有是《钢琴家》一样的侧面展现,但 却绝不会忘记一部脏话连篇,主题混乱嘈杂,却又总是令人感到发人省醒的电影——《全金属外壳》。



本片由大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执导,并于1987年上映,共取得了4635.8万美元的全球票房。与电影票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本片的口碑, 本片在豆瓣有13.5万人为其打出了8.6的高分,仅次于《黑鹰坠落》 ,而本片 在IMDB上则有770万人为其打出了8.3的高分,为IMDB top250上排名第107的存在,本片评分也比《黑鹰坠落》的7.7高了不少。


虽然本片评分很高,但尴尬的是哪怕在 豆瓣上有接近3万的影评,其所有的影评要么顾左右而言他,要么就是意识流影评或不够全面。


豆瓣高赞影评称:“你帽子上写着天生杀手,制服上别着和平徽章,这是个冷笑话吗?——我只是想提出人的双重性。”


“任何一场战争都是人性善恶的放大镜。前45分钟在巴厘岛受训的部分太酷太脏了,大爱;后面越战情节,无比逼真的场景,硝烟弥漫,战火连天,给你身临其境的感受; 影片以对人性最为赤辣的鞭笞为结束,令人焦虑和深思。


“前后两端情绪转化可真够大的,论杀人机器是如何培养,果然要如此变态才能把一个人的人格完全剥掉... 简直是脏话教科书,但真的好爽啊!教官!请再骂我一次!



以落雪观感来看, 本片充满了对立与矛盾,将战争熔炉下个人与士兵,人性与兽性都进行了放大,电影想说的东西非常多,包括对立、讽刺、歧视等等,但随之而来造成的结果就是本片主题明显不够清晰,不够聚焦,甚至让人感觉混乱与驳杂。 而角色形象更突出、故事更集中的前半段也才会如此让人心潮澎湃,如此地让人难以忘怀,本片的后半段甚至可以说严重拖累的前半段。


所以也才有豆瓣高赞评论称: “看完觉得缺乏震撼。战争的残酷度甚至不如训练。


个人评分:7.9分


观看建议:一般推荐


1、无处不在的对立


与《拯救大兵瑞恩》的故事明确,以及《黑鹰坠落》的伪纪录片相比,《全金属外壳》似乎介于两者之间,再加上本片并没有令人震撼的战争场面,以及深刻的人性剖析, 所以也才导致本片乍一看寡淡无味,细想一下似乎又充满了无数的韵味。


本片最显著的特点,其实莫过于对立 ,这种矛盾与对立在这部电影中无处不在,甚至以更全面的维度来说,它比以往任何一部电影都要多,而这种矛盾又以一种诡异而荒谬的形式实现了一种微妙的平衡与共生。



就像电影的名字——《全金属外壳》,壳子下面就是推动外壳前进的火药;又比如“小丑”头上的天生杀手标识与胸前的追求和平胸章一样。 他们天然对立,却又以如此荒诞的形式进行了统一。


电影里的对立还有战争与和平、脏话与文明、优秀与拖后腿、个人与集体、越南与美国、南与北、男人与女人、善良与残忍、妓女与士兵、派尔的前后变化等等, 可以说电影无时无刻不充斥着这种极为怪诞的对立与冲突。


甚至于新兵训练营与越南战场都形成了一种近乎割裂一般的对立,与《血战钢锯岭》男主在新兵营营造冲突,并将这种冲突延续到此后的战争中的模式完全不一样。 《全金属外壳》就是一种赤裸裸的割裂,所以我们把电影从新兵营割裂成两部电影似乎也完全毫无涩滞。


然而诡异的是,当我们理清电影真正想要表达的内容,以及认清“小丑”是本片男主以后, 却又发现在这种割裂中似乎又有一种强烈的联系 ,和《流浪地球2》的割裂呈现截然相反的效果。



也正是因为这种冲突对立下隐藏的平衡与联系, 让美国人对于越南战争的争执一下就变得如此清晰,支持与不支持,正义与不正义在时间的调剂下都变得平和。


但导演对于战争的思考,对于战争的反思却并没有停止。而《全金属外壳》能进入IMDB TOP250之列,正是因为 它非常完美地展现了美国人对于《越南战争》的矛盾,而这种矛盾普遍存在于整个美国大地。


这点可以查看当时美国陷入越南战争泥潭以后,美国民众一方面希望能取得胜利,一方面又希望可以尽快撤军,同时又不希望草率撤军的心理一模一样。 可以说矛盾的并不是电影,而是彼时美国人的心态,这部电影就是把这种心态完美呈现了出来。


另外,除了表面的冲突下隐藏的美国民众对于越南战争的分歧以外,这部电影还进行了无声的讽刺。



2、震耳欲聋的讽刺


很多人第一次看电影,一定会为胖子派尔的遭遇感到伤心,深深同情派尔,并因此得出人性被不断压榨从而产生扭曲之类的结论,豆瓣评论就直言“前半部分觉得整体是政治讽喻,直到到了胖子用枪 从嘴巴里轰掉了自己的脑袋,觉得岂止是用一个“残酷”二字可以形容!当人一步一步的逼迫着侮辱,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适应的。”


然而当我们透过人性扭曲与残酷的枷锁以后, 再去看派尔前后的变化,一种荒谬、无声却又震耳欲聋的嘲讽在耳边不断响起。


派尔前期是整个队伍的吊车尾,总是笑嘻嘻的样子,却做不好任何一个哪怕堪称简单的动作,甚至还犯下了私自偷食物的大忌, 然而通过教官一番人性折磨之后,他不笑了,他所有的事情都做得很好了,甚至于比班长“小丑”都更好了。


讽刺吗?夸张吗?


既讽刺于教官通过扭曲胖子的人性,最终却害死了自己也害死了胖子本人。同时, 更讽刺于胖子明明可以做到更好,却始终不思进取,似乎认为所有人都会纵容自己一般,直到所有人都抛弃他的时候,他却站了起来。



这种荒诞与讽刺是对环境、体制,也是对个人无情的嘲讽,形成了一种巨大的痛苦感。


同样的讽刺,在电影中比比皆是,比如被杀害的南越20多人,这20多人仅仅是因为北越发了一篇新闻,希望包括官员、军官、教师、医生的这20人次日来受政治再教育,然而第二天他们所有人就枪杀了,有些人还遭到了活埋。


魔幻吗?恐怖吗?美国人以为他们帮助的是自由,还是更恐怖的匪徒呢?


还有飞机上的美国士兵,他想要被报道, 是因为他擅长杀越共,已经杀了整整157名越南人,50头水牛,然而这些真的全是越共吗?


“你曾杀妇孺吗?”


“有时候会”



“你怎可杀妇女儿童?”


“比较容易”


荒谬吗?疯狂吗?此时的美军、此时的南越究竟谁才是更恐怖的呢?究竟谁才是真正的匪徒、真正的恶棍呢?


所以这些美军有什么资格去愤怒呢? “我们帮助他们却遭鄙视愚弄,我简直不明白。” 这种无声却又震耳欲聋的讽刺将整个战场,将所有都囊括其中,也让战争变得如此的虚幻,美国出兵是对是错的探讨也愈加震耳欲聋。


同时,在对立与讽刺中,无处不在的歧视也在质疑美国,质疑这场可怕的越战。



3、五花八门的歧视


文明是和平最好的注解,可是当和平不再以后,文明的秩序就必将崩溃, 而五花八门的歧视也在战争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电影一来就是教官对士兵的歧视, 这种阶级差异带来的强烈歧视就是教官肆无忌惮的辱骂 ,而士兵之间也会形成一种强烈的歧视,比如所有士兵对胖子的歧视;以及在战场上一线战士对战地记者的歧视。


而电影中美国人对越南人的歧视、男人对女人的歧视、白人对黑人的歧视充斥着整个电影,这种歧视在妓女与女士兵之间形成了一种强烈的碰撞。


在小丑看来,越南半数妓女属于越共军官,其他一般则患有肺病,而最后出现的越共女狙击手却是一个真实的女军人,与这些妓女之间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冲击,更把一向不可一世,轻视女人的美军骄傲打掉。



而小丑的变化,其实就是电影的核心主线, 看着他如何从一个善良青年在战争的摧残下变得冷血与残酷。


不过,不管是冲突还是讽刺,又或者是各种各样的歧视, 其实都是在对战争性质进行探讨,在进攻与撤退之间徘徊,却又似乎还是站在进攻的角度上。 所以我们看到摄影师杀人以后的兴奋,以及想要回家的士兵最后战死。


但是电影的呈现角度却又过多,想要表达、想要叙述的东西又太多,甚至于我们前面的3个标题都还可以展开细讲,有太多的细节可以来论证,也就是说 本片的主线故事、主线剧情、核心思想其实并不明朗,有着一种飘忽的朦胧感,需要人静下心来去探索与思考。


然而这个静心是对于美国人的静心,它并不能在中国寻找到同样的土壤。



毫无疑问, 这部电影肯定不算差,但其过多的主题,过多想说的话都限制了本片,飘忽的主题,让人很难获得同理心。


美军的越战本就是一场赤裸裸的侵虐,却给自己披上一层神圣的外衣,电影里多次出现的“自由?”就是对战争本质的质疑。 可是导演毕竟是美国人,毕竟是站在美国的角度看问题,而电影始终是拍给美国人看的。


所以,又想本片真的有多深刻呢?


落雪评分7.9, 推荐沉得下心的朋友仔细观看,但并不认同网友对其神乎其神的评价,这部电影还不够好!很明显的不够好!


落雪也会在接下来的日子中,为大家分享个人喜欢的佳片,一定是在某些地方能够打动到落雪,不一定是传统意义上深刻无比的电影,但一定是能够让人耳目一新,或能让人在无数个瞬间想起的电影。不过落雪才疏学浅,而文字描述毕竟不如视频直接,所以写的不够好、没有原片动人的地方,还请海涵!



好了,今天就聊到这儿,觉得落雪说的还有几分道理的,就请转评赞,随便给一个, 想从不同维度了解一部电影,想看好电影的话,麻烦大家关注落雪,谢谢!


上期推文推荐: 现代战争片神作,很牛X,很吐槽!


上期推文推荐: 影史最惊艳的烧脑神片,没有之一!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