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版《天龙八部》,39家电视台同步播出,为何收视率还能那么高 - 6080新视觉影院

97版《天龙八部》,39家电视台同步播出,为何收视率还能那么高

来源:www.moguzyw.com:520人气:578更新:2021-04-14 14:30:19

八九十年代的香港,好剧频出。流传下来的金庸武侠片,几乎部部经典。

所谓经典,就是无论过了多少年、重看了多少遍,都百看不厌、每次都能打动你的作品。

《天龙八部》也曾多次被改编成影视剧搬上荧屏,其中,最经典最难忘的版本当属1997年香港TVB版《天龙八部》,里面的每个角色都承载着大家童年记忆。

年少时看《天龙八部》,最热血沸腾的就是三兄弟在少室山下结拜那一回。

中原群豪围攻萧峰,危难之际,段誉、虚竹不顾个人安危,毅然站出,与萧峰并肩作战。

一句“我们是兄弟”,便是我站在你身边,帮你对抗整个世界的全部理由。

兄弟三人相视一笑,义结金兰:“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看得人心潮澎湃。

1997年7月28日《天龙八部》在TVB翡翠台首播,此时内地省级卫视台刚刚崛起。《天龙八部》成为众多卫视台相互争夺收视的试金石,曾经创下同时5个卫视台联播《天龙》的景象,34家省级电视台(其中19家是卫星电视台)几乎同一时间播放《天龙八部》,创中国电视史先河,并且收视连续第一。当时的火爆程度影响到了当年的春晚收视率,所以引起了相关部门重视,出台了限制引进香港剧,黄金时段不能播放港剧的措施。

这个数据也说明,当年至少十亿观众无论身在何地,只要打开电视就能看到这部经典武侠大剧《天龙八部》。

剧中饰演乔峰的黄日华由于太过于经典,很多人认为他就是乔峰本尊。李若彤的王语嫣,陈浩民的段誉,李国麟的鸠摩智...

一个个熟悉的人物成为几代人共同的回忆。

其实,早在这之前,《天龙八部》已经被翻拍了五六次,为何只有97版一直在观众心中占据了不可动摇的地位呢?又为何收视率那么高?

97版《天龙八部》之所以成为经典并非偶然,即使24年后的今天回头再看,也依然会被其精湛的演技、严谨的态度、紧凑的剧情以及细致的拍摄所吸引,其所塑造的乔峰、段誉等英雄形象在观众心中无法被取代。

虽然当时的剧组服装、妆发道具等非常简陋,经费有限导致的场景不够宏大,但仅仅开头第一集的十分钟画面,乔峰扮演者黄日华就拍了40天,精益求精。

细心的观众会发现,在这几个版本中,只有97版《天龙八部》里,乔峰由始至终都戴着一顶布帽子,到底为什么呢?

因为金庸小说中的乔峰身材魁梧高大,而黄日华的身高不太符合人物形象,为了弥补身高的不足,服装师便想出了,用布帽子增高这个办法,既简单又有效。

一部好剧,其OST也绝对不容忽视。就好比宫崎骏与久石让的相互帮衬,孰轻孰重...

97港版天龙八部的全剧配乐多达五十多首!里面既有配合此剧的原创歌曲也有借鉴他处的经典乐曲篇章。细心人会发现所有的配乐极具中国古典韵味,里面有多种古典民族乐器,交织汇成风格各异的乐曲,单拿出来都是听觉盛宴。

当很多人耳边响起,周华健所唱《难念的经》时,那轻快不停歇的旋律,让人不由想起97版港剧《天龙八部》。

虽然大陆版的场景道具很大气,群众戏的阵容很磅礴,服饰发髻既整洁又漂亮,一切看似很完美,但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武侠世界中的古朴和历史年代感!

九十年代的金庸港剧就做到了这点!那个朝代的一切还没有那么精致整洁,人物造型没有那么夸张华丽,比如阿朱,一个慕容府上的婢女,港版的造型衣着都很合理。

相比之下大陆两版,是一个比一个华丽高雅,哪里像个丫鬟,角色塑造上也是气质使劲儿往大家闺秀上面演,作为一个原作中一直自认身份低微、貌不惊人、平凡的阿朱,我们只能在97版的刘锦玲扮演的阿朱身上找到影子。

所谓演技~就是极力贴合所塑造的角色!刘涛版的太大气端庄,贾青版的造型太过华丽,更像是谁家府上的千金,而两版的性格气质上塑造得也没有原作中阿朱的那种感觉。更别提其他人物的服装造型了,看着看着总有一种穿越的感觉。。。

正是所有所有演员和幕后人员的努力让这部戏有了生命,具有一般作品所不能企及的丰富内涵和恒久魅力。这也就是为何97版《天龙八部》在34家电视台同步播出,收视率还能那么高的原因吧。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