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异剧本鲨》如何把“沉浸”做到极致的? - 6080新视觉影院

《奇异剧本鲨》如何把“沉浸”做到极致的?

来源:网络人气:473更新:2021-07-14 22:30:02

导读:当把户外真人秀做到极致后,能带来完美“沉浸”感势必需要从形式到内容的多重打磨。

文 | 黎河

“许郎,我是素贞呐”,带着昆曲的唱腔,刚刚从暗房被放出来的素素像是疯了一样,望向参与剧本的嘉宾,又谨慎小退了两步,满含热泪,“你已,不是,我的许郎了。”一字一句地说完,独自朝戏台走去。

这段来自爱奇艺出品、原子娱乐联合制作的综艺《奇异剧本鲨》中,节目NPC的真情演绎感动了无数人,也成了节目总导演俞杭英最喜欢的一个场景。作为原子娱乐创始人,尽管这家制作公司近年来不断推出优质综艺,但让老板回归亲自操刀成为导演的项目,上一次还是四年前同样开创性的全球第一个游改综节目《王者出击》。不过站在剧本杀发展与综艺转型的交叉路口,这一档节目的诞生,对于国产综艺来说,它在创作上最核心的特征是什么?其变化和探索,又能否改变未来这种类型综艺的潮水方向?

打破传统剧本杀边界,

满足用户双重“沉浸”需求

“沉浸”作为节目最核心的看点是如何体现的?

从技术上拆解,《奇异剧本鲨》的故事发生地是全实景,除了第一期节目直接来到一个有烟火气和真实生活气息的古镇,整季节目的十个故事也将会在庄园、学校和民宿等实景中展开,这也与整个制作团队的特长不谋而合。

与其他户外真人秀相比,剧本杀处于对剧情、场景的要求更高,会超越以往户外仅仅作为一种故事发生地或者背景存在,尤其是第一期节目的服装,对各种细节有更高的传统文化旨趣。商业气息过浓、或者粗制滥造的服装复原显然无法真正满足广大观众的审美趣味。在对文化视觉的把握方面,《奇异剧本鲨》似乎花了更多心思。

一方面,节目最大程度把剧本杀的各种玩法特性融入进户外综艺的拍摄思路中,不管是在屏幕上进行“时间线”梳理,还是通过航拍视角把整个古镇“地图”和“位置关系”揭示出来,从而让观众超越以往单纯看综艺心态,而真正地沉浸参与进来,满足了智力推理和沉浸式体验的双重需求。

另一方面,节目中的很多场景找到最原始的戏台楼阁、雕梁画栋,一砖一瓦尽显古风。一汪碧色映白墙,昆曲戏台中,既有园中景,又有景中人。水殿风来,余音绕梁,委婉雅秀的空间中构成《青城遗梦》中的底色。再加上诸如老式收音机、海报磁带、老版的2角钱等道具,让整体剧本非常贴合年代。

只有最烟火气的场景,才能带来最沉浸式的体验。

此外,通过摄像、剪辑等手段的处理最大程度营造氛围,一开场弹幕区和评论区就被观众“感到害怕”“弹幕护体”等评论占满,形成了单纯剧本杀难以触及的情绪共振。当杨管家突然进入宅子时,一秒闪过五六个镜头的快剪,嘉宾们的尖叫声先声夺人,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那个黑夜的恐惧中。

层层递进,用段落去回答段落,《青城遗梦》某种程度也像一部具有实验性质的悬疑电影,甚至在一些基础的视听语言上,也有点“反综艺”而“近电影”,比如它打破传统综艺常用的固定镜头和跟踪镜头,在影像上通过一些电影式的长镜头或者变化多端的蒙太奇剪辑,制造了另一种独特的悬疑气氛,让剧情在推进上扣人心弦,但在关键处又留有余味。

通过影像技术的触手将观众划归于同一种情绪力场和时空之中,这是传统室内剧本杀不常涉足的场景。传统意义上的戏剧边界已然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极致的“沉浸感”与“参与感”。

把个性融进角色,

让每一处推动都全情投入

“杀人动机出来了”“刺激”“我觉得很合理啊”……当管家老杨给角色玩家们开始解释时间线,弹幕上的观众们也开始了“同步推凶”。随着站长开始质问:“就这么一大活人,在这屋里关着,跟你们几个能没关系?”不管是王源似有所悟的眉头紧锁,还是金婧充满疑惑的嘴巴微张,都让故事来到新的高潮点。

剧本杀最核心的就是剧本的质量,首期《青城遗梦》整个故事十分紧凑,小故事也垒得严严实实悬念十足。节目创新性地运用多重剧情推进视角,让故事的层层递进既像疯子一样大胆冒险,但又一个推理者般细腻而小心翼翼起来,有了更多艺术碰撞与克制的感觉。

能够看到,制作方组织的剧本原创团队,尽量在保证网络当下剧本杀玩法的情况下突出综艺效果,在故事和基础台词的设计上也费尽功夫,让各具特色的嘉宾们带领观众在不同主题的实景空间内展现他们最真实的状态,从而带来兼具沉浸、爆笑、烧脑与正能量的户外实景剧本体验。

每个剧本角色不仅本身有极强的戏剧性,能够在大起大落中让观众有很好的故事弧度体验,还通过角色与扮演者之间的契合,让观众能够沉浸不出戏,不管是金婧的古灵精怪,还是秦昊作为剧本杀新人的蠢萌,或是王源专注于盘凶的认真中,都让看节目的人能够具有看综艺和玩剧本的双重体验。

除了嘉宾们的全情投入,《奇异剧本鲨》还通过网罗一大批优秀的NPC(Non-Player Character,非玩家控制角色)推动剧情发展、营造沉浸氛围。第一期《青城遗梦》中在戏剧中最重要的两位NPC素素和菁菁就来自苏州昆曲团。据俞杭英介绍,演员们为了酝酿情绪,也为了节目不穿帮,从下半场开录后的三小时,高温天气下还带着戏妆的素素被一直关在了伸手不见五指的密室中。

俞杭英最开始就有担忧,因为游戏是个人体验逻辑,而综艺是观众观看逻辑,线下玩家的嗨点可能在屏幕上就变得“莫名其妙”了,“节目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就是线上线下两种语言体系的转换。”有网友也直呼,“看节目就好像我真的玩了一场线下剧本杀,节目制作的非常有沉浸感,完美感同身受剧中角色。强烈建议出同款剧本杀《青城遗梦》,恐怖氛围拉满!”

打磨细节,推敲历史与故事的勾连、文化与艺术的相融,《奇异剧本鲨》试图呈现一幅江南小镇的丰富画卷、一幅推理迷宫的缩略图。面对口味日渐挑剔的观众,唯有以敏锐的嗅觉感受时代的气息和文化的肌理,剧本杀类型综艺才不会沦为空中楼阁、虚晃一物。

“剧本杀”综艺的自我成长,

创意姿态更为重要

在复盘时,魏大勋从爱的尺度提到,“方式方法还是要,你还是要取之有道。”冉高鸣也从文化的角度表示,“我们希望以剧本为载体,让大家了解昆曲这样的中国文化”;王源表示赞同,“传统文化需要传承”……

节目虽然围绕杀人推凶的故事展开,但有大量人文落脚点的戏剧性设计,让这种观看的牵动感有迹可循。观众的共情有现实依托,也恰是这档节目能在后续口碑继续发酵的续航力所在。

摒弃空洞的逻辑推理和闯关游戏,《奇异剧本鲨》追求的是一个更具思考深度,也更有人情味地沉浸故事呈现。

最后素素一步一步走出戏院,全场安静,聚焦最感人的小美好,节目也在寻找与积极价值观的共鸣。正如俞杭英在开播时分享的创作手记提到,“剧本杀角色扮演游戏背后的百变人生爱恨情仇,使节目有了大众的支点,给创作提供了充分的抓手。”

剧本故事恩怨情仇虽为编剧虚构,昆曲余韵发扬光大却是我辈责任。面向主要为年轻人的受众群体,《奇异剧本鲨》在找到大众支点的同时,也履行了自己的责任。

事实上,经过数年的开发,“剧本杀”已经在一二线城市平稳度过了繁荣发展到兴盛期,进入平台期,“剧本杀”综艺开始杀入市场。它们在元素上的契合、明星的加码,以及整个市场积累的用户基础,很大程度刺激着这一类型综艺的自我成长。

不管是从创作的各种细节再到主题的价值表达,都从侧面展现出《奇异剧本鲨》所具有的极大包容性和创造力。从《王者出击》到《野生厨房》,再到《漫游记》等节目,原子娱乐整个团队积累了户外真人秀大量的创作经验,但他们又不仅限于此,而在类型上不断突破和再创造,这种敢于创意的姿态和勇气将是行业在未来持续引领、深挖潜力的无限动能所在。

最新资讯